返回首页
青山依旧美丽,建筑依旧出彩 -----回访大邑县斜源镇太平社区灾后重建项目随笔
来源:亚林古建筑    发布时间:2019-08-02    点击:470

青山依旧美丽,建筑依旧出彩

-----回访大邑县斜源镇太平社区灾后重建项目随笔


 

     成都大邑斜源镇东接鹤鸣乡,西连出江、西岭镇,南接新场镇,北与雾山乡相邻,在旅游资源富集区脱颖而出,成为旅游者打卡网红之地,这不仅仅是因为它有着共享小镇名号,更因为那青砖灰瓦白墙,川西民居样式依山就势的聚落院落组团建筑,风格统一地布局在斜源镇斜江河岸边,格外惹人注目。

可曾想得到,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 境内处于地质构造属龙门山褶断代,摧毁了斜源镇的大部分民居。

2008年底,我司欣然接受了成都市政府灾后重建的这个规划设计任务,记得当时市建委规划设计处补学东处长亲自电话交待任务及鼓励,这更是光荣而具有挑战性政治任务,是展示我司设计水平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时候。

按照2008年8月21日大邑县政府《关于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灾后农村住房重建的实施办法》(大邑府发〔2008〕112号)文件精神,2009年我司做的斜源镇太平社区安置点工程规划设计,为统规自建项目,独门独户的小巧灵活院落式布局,造型与环境协调。政策上严格按照重建办的四性要求规划设计,将方案报相关部门审查通过后,迅速加班加点完按极低的成本指导价顺利完成这一具有多样性特色的安置点规划设计。

该两个安置点处于斜源镇西北方向,距场镇约1公里。为沿河堤分布的两地块。河流50年一遇洪水最高水位在现有红线范围内的现有河堤下0.5米处。

两个地块共用地约3公顷,共安置123户,430人。其中地块一占地16.50亩,其东北靠山,西南面河,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高差约4米。总建筑面积5465.23平方米,安置47户共155人。地块二占地19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641.15平方米,安置76户共275人。

地块一布局以聚落院落组团的形式布置,地块二布局以聚落院落组团依山就势分台地布置。


  户型抽象为四种,地块一共安置了47户,其中三人户有11户,四人户有13户,二人户有15户,五人户有8户。地块二共安置76户。其中3人户有30户,4人户有30户,2人户有5户,5人户有11户。设计二人户建筑占地46.28m², 建筑面积70.85m²;三人户建筑占地57.3m², 建筑面积104.7m²;四人户建筑占地57.3m², 建筑面积136.18m²;五人户建筑占地72.35m², 建筑面积174.10m²。其中二人、三人户型为一楼一底两层民居,四人、五人户型为局部三层。充分满足村民的不同要求,虽然设计辛苦,但大家热情还是高涨。

建筑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建筑工程等级Ⅲ级,设计使用年限50周年,建筑耐火等级二级,抗震设防严格按要求烈度为七度,屋面防水等级Ⅲ级。

    在抗震救灾安置房修建十周年之际的2019年81日,我们本着责任义务精益求精的精神,主动上门回访。原斜源镇伍副镇长,当时斜源镇灾后重建现场甲方总指挥,专程从现在的工作单位悦来镇赶来,与我们一行三人(汪洋、陈尧全、高瑜泽)设计及策划师见面,他说,自从项目完工后,经历了斜江河五十年来最凶猛的山洪、芦山大地震的考验,当地居民,对其房屋设计、修建质量均为满意,自竣工后时至今日,各种自然灾害均无对房屋造成任何问题,各种复杂山地高低保坎仍然坚固太平。

当我们离开如花园般的安置小区时,道路两旁延伸数公里停满自驾车辆,不时有携带老少的散客及旅游团队走进太平社区,我们感到格外欣慰,毕竟我们为这片土地付出过辛劳和智慧。当一阵凉爽的河风从身边吹拂而过时,我们从心里不由自主发出感概,共享快乐共享休闲共享生态共享建筑之美共享太平盛世不就是这个藏在深山里小镇的魅力么。

     


成都亚林古建筑设计公司文旅总设计师 汪洋

             2019年81